2月26日,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在江西南昌圆满落下帷幕。来自北京化工集团所属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王爱梅、秦静、刘玉婷3位老师,从全国30余个省份307名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,分别斩获文化艺术与综合类一等奖,班主任赛一等奖,财经商贸类二等奖。这是自2018年该项赛事举办以来,技师学院连续代表北京市参赛,三届赛事,三次载誉而归。累计荣获3个一等奖,4个二等奖,3个三等奖。
荣誉的背后,是技师学院十余年来深耕“一体化”改革,切实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、教学资源、教师培养等工作,不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的骄人成果。
“一体化改革,简要地说,就是工作和学习的一体化,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。”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包英华说到自己亲自推动的一体化课改时表示,“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践型、操作型人才。”
党的二十大指出,要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,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。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,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深化产教融合。
而技师学院多年推进和深化的一体化课程改革,正是技师学院版的“产教融合”。
推进一体化课改
必须让企业深度参与其中
王爱梅老师在本届大赛上的参赛项目是“玉壶春瓶的修复补釉”。细腻的手法、娴熟的技术,加之此前比赛中所展现出的深厚文物修复功底,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使她一举摘得文化艺术与综合类桂冠。而斩获这一荣誉,完全得益于王爱梅深度融入到一体化课程改革中来。
“推进一体化课改,必须让企业深度参与其中!”这是技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李椿方从教多年,发自内心的感受。
201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,王爱梅一脚刚刚跨出校门,一脚又跨进了技师学院的大门。完全没有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王爱梅,作为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首批教师,自然而然地与学院一体化课改实现了“无缝对接”。
那一年,学院与易心堂文创园合作,开设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。与开设其它一体化课改专业面临的问题一样,没有成型的师资力量,没有现成的专业教材。而化解这一挑战于无形的,也是技师学院一贯推进并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。
没有成型的师资力量,技师学院就和企业方通过特聘专家、技能大师合作、聘请专业讲师等多种方式,构建起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。
没有成型的教材,王爱梅等老师就与这些特聘专家和技能大师一起探讨,与团队教师合作搭建课程体系。现已完成10门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教材、学材的开发,并打通了中高级直升人才培养机制,同时完成主编《陶瓷器基础修复》《陶瓷器文物修复》,参编《金属器修复》等课程资源包。
没有实训基地,技师学院通过校企合作,在合作企业的文创园中辟出房间作为实训室,供老师和学生无偿使用。
如今四年过去,原本一张白纸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,已经发展为青铜器修复、瓷器修复、书画装帧三大类;学院也专门建立了3个实训室供师生使用。四年来,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也在逐年增长,从第一届的10余名学生,已经增长到今年这届近50名学生。而即将毕业的第一届学生已经由所合作的公司全部招收,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。
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
学中干、干中学
在本届大赛中获得财经商贸类二等奖的刘玉婷老师,参赛的题目是“敬询客户需求,诚制推荐方案-购车客户需求分析”。这是对参赛者专业能力、通用能力、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等的综合考评。而这也正是技师学院多年来深耕一体化课改,老师带着学生做任务的过程中开展教学的实践经验成果。
同样是90后的刘玉婷与王爱梅最大的不同,在于本人因长期在教研和教师岗位工作,有着丰富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,这是老师的优势,但也是推动一体化课改的阻力点所在——传统的教学经验以书本为中心,而一体化课改以完成任务为中心,同时还要嵌入理论教学、技能训练、素质教育等——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受到颠覆性挑战。
“如何组织教学?学生们在学与动中如何保持正常秩序,此外,实际操作经验怎么获得……”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课改必须破解的难题。
一体化老师的培养是课改的核心。这就需要打破惯有教学模式,勇于突破,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。刘玉婷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,自主研发课程体系,开设职业素养课,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;开设信息检索课,使学生在遇到汽车故障、品牌知识等问题时能自行解决。她还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,在编写教材、营销话术、服务检验标准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,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,从而贴合企业工作实际,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正是多年深植于一体化课程改革,如今,技师学院已拥有智能制造产业群、环保检测产业群、汽车服务产业群、文化创意产业群等四大专业群,涉及二十几个专业,一体化课程占全部课程的70%以上。
以大思政为引领,围绕“一体化”
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
与各专业项比拼不同,本届大赛新增了班主任赛。获得本次班主任赛一等奖的秦静老师,长期担任技师学院的班主任,并且是管理班主任老师的“班主任”,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班主任管理经验。
与专业老师不同,班主任要重点管理孩子们的思想状况、生活细节等许多具体问题,这不仅需要班主任结合技工院校的教学特点开展工作,更需要班主任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全面剖析,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。为了提高各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,秦静开创性的总结出“一平台、四梯级、五工程”工作模式。一平台,即所有工作都要在学院的班主任工作室这一平台上开展;四梯级,即设立班主任的激励模式,从三级、二级、一级,最终成为首席班主任;五工程,即从新手培养直至成为专家的通道,分别是青兰领航、新手启航、朋辈导航、培训引航、竞赛助航。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在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,技师学院推出了“1+S+8”的育人目标体系——“S”是专业技能,“8”是8个维度的职业核心素养,最前面的“1”,指的是思政引领。“作为班主任,要以大思政为引领,以一体化课改为中心,全过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,做到全方位全员育人。” 秦静说。
如今,连续十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(先进)单位的技师学院,已经将“一体化课程改革”提升为“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”,从“课程”到“模式”,是技师学院始终挺立技工教育改革潮头,叫响“北京工业”品牌的生动实践。
2023年,在3个专业成功申报人社部第一批31个专业试点的基础上,技师学院将重点完成第二批试点的7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任务。其中包括2个牵头组长校专业,2个副组长校,3个参与专业。
如今,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重点发展的方向,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蔡夕忠表示,技师学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以参与的10个部级试点专业为引领,带动学院所有专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继续打造技工教育的试验田和示范区,推动技师学院高质量发展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
有着“北京工业”之称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又一次站在改革创新的历史高点上,创新发展、深化改革将是她永远不变的主旋律!